在旌阳区双东镇金锣桥村的山坡上,成片的李子树正撑起浓密的绿伞,枝头坠满了圆鼓鼓的果子。谁能想到,这些如今被抢着下单的“通江贡李”,曾因长相普通、口感参差,在山林里默默挂果却少人问津。如今,它们靠着科技“美颜”和直播“破圈”,从无人问津的“土疙瘩”,变成了村民手里的“黄金果”。
科技赋能:老品种迎来“美颜升级”
“过去李子像‘野孩子’,没人管没人疼,现在有了科技的加持,亩均增收超千元。”果农陈平胜站在果园里,指着被薄膜包裹的李子笑得合不拢嘴。他身旁,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的专家正指导果农给晚熟李子覆膜。“这是果子的‘物理防晒衣’,防裂果、防鸟啄,还能挡病菌,科技的法子就是灵!”陈平胜介绍道。
这番蜕变来之不易。有着百年种植史的“通江贡李”,曾因缺乏科学管理陷入困境。“以前村上李子劣果率却超五成。果子小得像弹珠,鸟啄虫蛀的占一半,年轻人都不愿种李子。”果农李润先回忆道。
转机始于三年前省农科院专家的到来。他们把标准化技术编成“种植日历”,在“田间课堂”为果农详细讲解修枝定型、绿色防控等知识。如今,劣果率从50%降至20%,优质果率从30%跃升至60%以上,亩产突破1800斤,每亩直接为农户增收800到1000元。除了老品种改良,专家还带来“圣雪珀”“醉心桃”等新优品种,配上高光效树形培养、水肥一体化等“黑科技”,让果园彻底改头换面。
直播带货:土李子变身“网红爆款”
科技改了“内在”,直播则打开了“销路”。曾经“养在深闺”的“通江贡李”,如今在直播间里成了“流量担当”。在直播间里, 圆润饱满的“通江贡李”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,订单纷至沓来。
线上卖得火,线下也没闲着。村里同步办起采摘节,游客拎着篮子进果园,现摘现尝的新鲜体验让李子身价倍增。目前,“通江贡李”的身价已节节攀升,每公斤售价平均提高了2至4元。
“现在日子有奔头了!”陈平胜表示,要把挂果少的老树全嫁接新品种,还要跟着专家学更多种植技术。从无人问津的“土疙瘩”到炙手可热的“黄金果”,旌阳区双东镇金锣桥村的“通江贡李”在科技的赋能和电商的助力下,完成了一场华丽的“逆袭”,铺就了一条充满希望的乡村振兴“甜蜜路”。
文/图 德阳传媒记者:刘倩 邱洁
编辑:王珊珊 黄文佩(实习生)